世界終將結於冰,毀於火。
愛情是人們最感興趣的事物之一,愛情模樣萬千百種,更別提有關愛情的歌、書、電影會引起多大的注意力,此類不可能發生在日常生活裡的愛情電影,想必更能引起眾人的幻想力吧,雖然演員們的合約只簽到三部曲,但只要大賣的一天,暮光之城系列還是會繼續拍下去,個人是對後續發展比較感興趣,當愛德華和貝拉有了孩子,貝拉變成了吸血鬼以及和雅各之後的故事,再加上外傳、前傳的書陸續出現,看來暮光之城系列還能大賺很多錢呢。
世界終將結於冰,毀於火。
生活就是藝術、藝術就是生活,歐立利國際設計集團負責人Joy Hsu認為做事要有「品質」-品質就是信譽,也是成功的要件之一。生活要有「品味」-品味在於「用心、用力、用情」,擁有品味生活的人,多能駕馭生活、安排生活、改變生活,並且能珍惜生活、善待生活、經營生活。
『木蘭MULAN DECO GALLERY』就是在Living with Art這樣的精神下,成為歐立利國際設計集團旗下最具藝術量能的新星。她是個推薦多元藝術與生活融合的精神領域,也是一個主題式的Art Deco收藏資訊的開放性交流空間,更是中國風家居藝術與法餐料理共舞的天堂,另外還有時尚單品、配件設計的呈現。這裡可以為你收集斟選藝術品收藏信息,或提供建議,或者單純地享受美食佐美學,渡過悠閒午后時光。同時,木蘭藝術生活也為欣賞、收藏Art Deco風格的收藏家們、量身打造個性化的生活空間,運用專業的專隊服務佈置您所珍藏的藝術品,為您的生活憑添藝術的氣息。
『木蘭』推崇的不僅是一種審美觀念的體現,也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,以經典中尋找精髄和品質,在現代審美的基礎上傳承與創新。專注於收藏、推崇中國30年代Art Deco的藝術風格,正是因為中國Art Deco的原始設計理念是文化人為人們生活而設計、開啟了一種現代派藝術與生活的中國模式、其線條雄偉之於大廈,精緻於咖啡杯,嚴謹之寫字樓,絢麗如歌劇院,點點滴滴,無處不在,讓生活無時不感受到藝術的美妙。
【瑰麗甄藏】木蘭的專屬珠寶設計師Joy Hsu以中國Art Deco為發想的素材,創作出一系列作品。Joy認為每件珠寶都有它獨一無二的主人,當它有緣找到自己的主人時才能真正得到彰顯,因此,量身定做個性化的造型,才能打造出讓珠寶的珍貴更加完美無缺。
『木蘭Art Café』攜手專業法餐料理,為您與知己好友策劃最優雅的私人聚會。
做事要有品質、生活要有品味的理念,活得有價值、有樂趣,這就是一種生活的藝術。Joy本著一顆赤誠的心想藉由此平台提供流通的資訊,與大眾分享,一起追求「身、心、靈」健康、時間自由、經濟獨立的高品質生活。也希望結合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士共襄盛舉,建造一個品味藝術的生活空間。有機會到北京的朋友,別忘了到『木蘭MULAN DECO GALLERY』感受一下生活中的藝術所帶來的悸動。
這是在偶然之下發現的
有一次我下載一部電影,是電影檔案外加簡體字幕(srt字幕檔),
我就想把它改成繁體的,結果我把srt檔用notepad(記事本)來打開,居然看到裡面的字幕檔,我很興奮的把字幕複製到Microsoft word裡面,轉成繁體字,然後再貼回記事本存起來,
然後再打開電影來看,哈哈哈,就變成繁體字幕的電影了耶,真高興,大家都可以試試看喔~
PS.想把繁體轉成簡體字也是一樣的方法喔!方法流程:
1.用記事本(notepad)開啟srt字幕檔
2.編輯>全選>複製>貼到Microsoft word裡面
3.編輯>全選>工具>語言>中文繁簡轉換>簡體中文轉成繁體中文
(或繁體中文轉成簡體中文)>確定>複製>貼到記事本(notepad)裡面
4.在記事本中>檔案>另存新檔>存檔的編碼選Unicode>確定
5.把電影檔和存好的字幕檔放在一起,開啟時就會變成繁體字幕(或簡體字幕)啦~
轉貼: 微風廣場
請點我看動畫
馬桶九公紀念歌(改編自蔣獨裁紀念歌)
馬桶九公,您是紅軍的燈塔,放任台北變危城;
馬桶九公,您是國親的救星,您是貪腐的長城。
內有水災,外出跑步,
為露奶而作秀,圖泛藍之復興。
內賣黨產,外搞三通,
特支費入口袋,馬小九很高興。
馬桶九公,不沾鍋的精神,永遠虎濫人民。
賴皮必成,一事無成;
敗家必成,帥哥必勝!
懷念的光華商場,五六年級生應該沒忘記吧
京都 哲學之道
京都 光明寺
京都車站前的藝妓
奈良公園的東大寺
這是後龍溪的美景,有點難走但是蘊藏的美景值得你走一回
這是之前在陽明山花季的時候拍的,說實在的,生活在都市中真的應該找點時間接近大自然,
陽明山雖然塞車的時間比較多,但是能夠親近大自然畢竟是一件好事,鬆懈一下已經不自覺習慣的緊繃神經,讓自己能有下一番活力來應付繁雜的工作吧。
網路上看到一篇不錯的文章,轉貼給大家分享,此文足以形容長期來經營者與下屬之間關係 老闆們啊,曾經「想法一堆」的人才,鈍化成「一個口令一個動作」的蜜蜂,你們難道全無責任?臺灣科技業的「蜜蜂現象」,在「不創新,就等死」的廿一世紀,絕對是不容小覷的問題。 |
端午節,有個多年不見的學生,拎了一盒五星級名店的粽子來看我。 他一身筆挺西裝,紅光滿面,意氣風發。當年他跟著我做研究時,就是個表現優異的模範生,其他年輕人對前程還懵懵懂懂,他已抱定主意要成為一名出色的工程師。昔日天賦異稟兼且躊躇滿志的知識青年,在業界磨鍊了幾年下來,想必已成為高科技領域的一代天驕,怪不得與教授重逢之日,能擺出如此傲人的派頭。 「還在原來的公司嗎?應該升主管了吧?」我問。 他笑著搖了搖頭。接下來的答案,大大出乎我的意料:「我老早就改行,跑去賣精油了。」 賣……賣精油!? 我張大了嘴,半天說不出話。 萬眾矚目的科技新星,輕易放棄了理所當然該走的路,也就罷了,轉行的方向居然是跟他本業天差地遠的精油生意,簡直是八竿子打不到一處! 「怎會做這麼大的改變?」我好不容易回過神來,問他。 他不好意思地笑笑:「不瞞老師,讓我改變志向的契機,是我做的一個夢。」 他夢見,自己變成了一隻蜜蜂。 夢裡的蜜蜂,日復一日從事相同的工作:採花釀蜜、修補蜂房、餵食幼蟲、效忠女王。他親眼目睹一隻隻訓練有素的蜜蜂,如何犧牲小我、任勞任怨、服從團隊紀律,以壯大王國績業為己任,鞠躬盡瘁死而後已。蜂女王身上散發的獨特荷爾蒙氣味,彷彿解不開的魔咒,指使她旗下的蜜蜂對她效忠到底,至死方休。 更可怕的,萬翅齊振的嗡嗡聲中,他依稀聽見了蜜蜂國的國歌: 咨爾多士,為民前「蜂」,夙夜匪懈,矢勤矢勇,必信必忠…… 一身冷汗中,他嚇醒,回顧自己過去幾年在科技公司的生活型態,儼然便是夢中蜜蜂的翻版。 經過一番思量,他意識到:當一隻勞碌的蜜蜂,並非他想要的人生,於是他毅然決定離職。當時正值精油初入臺灣市場、產業萌芽階段,他看好其潛力,結果押對了寶,園區的小工程師搖身變成八面玲瓏的大企業家。 送走了學生,他分享的一席話,卻在我腦海裡揮之不去。 仔細想想,蜜蜂與生俱來的諸多特質,還真和我們印象中的科技人頗為相似。除了勤奮程度不相上下,兩者之於人類的經濟平衡,同樣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: 自然界多種作物的繁衍,都需要借助蜜蜂的授粉。作物順利生長,方能一環扣一環餵飽各種動植物,維持食物鏈的完整。 反觀臺灣的經濟體系,不也是靠園區工程師如蜜蜂般夜以繼日的努力,才打造出臺灣人過去數十年賴以維生的高科技製造業? 近年來,各國研究爭相顯示,蜜蜂數量正逐年銳減,可能對地球的生態運轉造成威脅。 無巧不巧,不少科技公司也在大鬧人才荒,自從配股分紅縮水,願意一頭栽進園區從事繁重枯燥工作的科技人,正跟蜜蜂一樣逐年銳減。 行文至此,相信大家心裡都在想:蜜蜂和園區裡的工程師,實在太像了! 然而,問題來了: 將一代代鷹揚鳳翽的科技新鮮人,關進有如蜂窩的廠房,迫使他們習慣一成不變的生活、在不知不覺中淪為認命的蜜蜂,真的是企業領導人、是國家社會樂見的模式嗎? 舉個最明顯的例子。 企業界高喊「創新」,臺灣的科技製造業也不例外。偏偏我聽見好幾間大公司的老闆抱怨:真搞不懂這群工程師!當初聘進來的時候,都是一流人才,想法一堆,現在給他們機會創新,反而都成了死腦筋,只知一個口令一個動作,完全缺乏創意! 老闆們啊,曾經「想法一堆」的人才,鈍化成「一個口令一個動作」的蜜蜂,你們難道全無責任?臺灣科技業的「蜜蜂現象」,在「不創新,就等死」的廿一世紀,絕對是不容小覷的問題。 面對「蜜蜂現象」,如何加以改善,請待下一篇文章「蝴蝶效應」見分曉。 作者簡介: 曹承礎─國立臺灣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兼副院長 美國伊利諾大學電腦科學博士。曾任職於美國噴射推進實驗室,曾擔任臺大EMBA執行長與 Global MBA總召集人,及臺大資訊管理系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。 |